[编者按]:为迎接即将召开的太阳成集团tyc9728第十二次党代会,太阳成集团tyc9728在学术新闻网和第十二次党代会专题网、交大发布、上海交大报共同启动“风采巡礼”专栏,全面展示各单位、各领域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以党建为引领,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接续奋斗谋发展,凝心聚力创一流。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以一流学科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学科连续四次位列首位或A+,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稳居A档。机械、航空和制造工程位列202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第15。工程学位列ESI全球前万分之一。牵头学校MEM专业学位点建设,首次全国评估获评A+。近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省部级特等奖及一等奖共31项。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深化培养体系改革,设立钱学森工程科学试点班,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近5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9门,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示范团队等。学生6次荣获全国“挑战杯”特等奖,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6项等。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聚集高地。近5年引进教师91人,海外一流名校博士学位占比48%,具有长期海外学术经历者占比83%。新增和引进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者17人、国家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53人次,海外优青入选率在全校名列前茅。涌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上海市教育功臣、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等先进典型。
太阳成集团tyc9728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现有26个教职工党支部,42个学生党支部,其中在职教工党员466人、退休教职工党员152人,学生党员1421人,近5年发展党员704人。2025年4月,学院党委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院而不懈奋斗。
2025年4月,中共太阳成集团tyc9728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创优,团队和个人获评多项荣誉。薄板结构制造研究所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教工党支部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验收,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入选“上海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制造技术与装备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生党支部入选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涌现出上海高校“百个学生样板党支部”、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上海高校“百名学生党员标兵”等先进典型。
一、党建领航,筑牢发展根基
学院党委强化主体责任,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职责。规范学院党委、党政联席会工作机制与议事决策制度,构建党委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根据学科发展和师生分布,学院党委优化和调整党支部设置,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完善党建责任机制,将党建任务落实和系所发展成效纳入支部工作考核指标。实施“党建+”品牌培育计划,加大支部建设资源供给与分类指导,将党建融入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实现党建与事业同频共振,构建“目标同向、资源同享、发展同频”的融合模式,使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员的先锋作用转化为发展动能。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薄板结构制造研究所教工党支部
薄板所党支部书记赵亦希获微党课大赛一等奖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薄板结构制造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在林忠钦教授带领下,深耕教书育人一线,指导学生两次问鼎“挑战杯”全国特等奖,入选“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近三年培养了百余名硕士和博士,多数毕业生进入重点单位和中西部地区工作。团队突破航天薄壁构件一体化制造、燃料电池系统开发等核心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重大装备、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特等奖等,荣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团队打通燃料电池创新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孵化出上海治臻、氢晨等产业化公司,研制出我国首条大功率电堆批量化生产线,成为上海交大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标杆。
六足机器人亮相北京冬奥,模型获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
重大装备设计与控制工程研究所党员高峰教授团队研发的六足机器人获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支持,其中滑雪机器人和冰壶机器人曾分别亮相党的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和冬奥会,滑雪机器人模型获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
上海高校“百个学生样板党支部”——叶轮机械研究所硕士生党支部与中船七〇三所开展共建活动
上海高校“百个学生样板党支部”——叶轮机械研究所硕士生党支部围绕国家“两机”重大专项战略,积极推动与航天八院八〇五所、中船七〇三所等单位开展结对共建;强化思想引领,鼓励党员创先争优,涌现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学生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支部获评校优秀学生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二、立德树人,培育强国栋梁
学院党委以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为牵引,深化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设立钱学森工程科学试点班,推行“未来工程科学家计划”,构建课程质量闭环管理制度,学生满意度和认同感不断提升。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通过推进直博生招生改革、制订学术型与专业型博士学位授予标准、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等举措,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将价值引领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厚植家国情怀与时代使命。5年以来,学院教师获评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交大名师、上海交大教书育人一等奖、党支部书记微党课大赛一等奖、首届佳和优秀导师奖15人次,学院学子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13项、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百篇优秀本科毕业论文10篇、校优异学士学位论文17篇、校优博论文及提名25篇,获评校级学术之星及提名19人,3名学子作为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登上《人民日报》。
刘晓晶获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王新昶获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上海交大教书育人一等奖获得者郭为忠教授长期潜心教学一线,提出思政点融入知识点、能力点的“三点合一”融入式课程思政教育方法,负责的课程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指导学生获机械原理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个人和团体冠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等。上海交大教书育人一等奖获得者代彦军联合瑞典皇家理工大学等创办中欧高水平工科博士生暑期学校,迄今已实现500余名中欧博士生互访;发挥上海交大-新加坡联培项目优势,推荐20余名本科生攻读博士学位,学成后在清华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高校任教。
学院学子第六次问鼎“挑战杯”特等奖
学院学子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
钱学森班学子赴新疆马兰基地学习,传承“钱学森精神”
学院学子奔赴全国各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党嘉强牵头组建朋辈班导团,精准帮扶学业困难学生;带领学生支部与中国商飞、中国航发等国家重点企业开展“共行计划”。上海高校“百名学生党员标兵”刘宇森专注于燃烧策略研究,累计参与敬老院关怀等公益活动超百次,多次无偿献血并加入中华骨髓库。
三、聚才汇智,打造一流师资
学院党委深入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形成了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以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一大批青年教师为后备力量的师资队伍。学院师资队伍及研究队伍430人,党员占比达71%。林忠钦教授当选上海市教育功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王如竹、朱向阳团队获东方英才团队奖,多名教职工党员获睿远科技奖、腾讯科学探索奖等,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显著。
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前往“远望7号测控船”学习参观
作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教工党支部依托“资深教授领衔、青年教师接力、学生党员传承”的培养体系,年均培养20余名硕博毕业生,其中超半数投身国家重点单位或高校工作。面对“卡脖子”技术,支部教师党员主动请缨,组建攻坚小组,长期驻扎研究基地,成功破解多项关键技术,为国之重器研制做出重要贡献。
学院党委组织青年教师赴嘉兴南湖学习
钱小石教授团队Nature发文,发现极化高熵钙钛矿氧化物中的巨电卡效应
前沿交叉中心党员钱小石教授深耕电卡制冷这一高门槛冷门领域,带领团队紧紧瞄准基础研究的应用瓶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庞电卡效应,相关研究工作已在Nature、Science发表7篇论文,实现从“冷领域”到“热突破”的跨越。
四、创新驱动,彰显担当作为
学院党委以世界科技前沿探索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引领,服务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学科平台建设、科研创新攻坚、产教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学院现有5个国家级、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9个学科交叉平台,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低碳能源、先进动力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聚焦航空航天、舰船动力、核电装备等国防重点领域,深度参与国防重大工程技术攻关,承担项目数量和经费规模大幅提升。全力推进临港基地和长兴海洋实验室建设,与重点企业建立联合研发平台65个,孵化术锐、智邦等30余家企业,助力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王如竹带领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教工党支部与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开展“联学联创联培”活动
在科研创新的实践中,各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例如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教工党支部与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长期合作,依托联合实验室的多项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航天领域。王如竹教授团队历经20年研发的空气源热泵多品位高效供热系列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
上海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教工党支部与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科研交流
上海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教工党支部依托“支部讲堂”、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与中国航天八院八〇〇所、六院八〇一所等单位联合共建攻克科研难题,组织党员骨干完成了飞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等,支部荣获上海交大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
上海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与上海电气核电集团开展共建活动
上海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数十项重大科研项目,有力支撑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玲龙一号”等大国重器的研发。与上海电气核电集团共建,组织师生赴中广核等重点企业调研,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获评上海核工业系统党建联盟“示范党组织”等。
五、文化聚力,激扬奋进力量
在110余年的奋进征程中,学院塑造了务实创新、和谐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核,成为凝聚师生力量、激励创新进取的核心动力。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新文化建设载体,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薪火百十,荣耀征途——太阳成集团tyc9728110周年纪念大会
出版《百十征程—太阳成集团tyc9728史》三卷
讲好“学院故事”,校园文化润泽师生。学院党委构建线上线下融媒体矩阵,形成文化育人合力。举办学科110周年纪念大会,编撰出版院史,传承学院文化。打造杰出校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事迹展厅,弘扬爱国精神,发挥校友榜样引领作用。办学佳绩被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240余次。丰富文体活动,成立师生合唱团,多次在学校一二·九歌会中荣获金奖,并在校运动会上屡获佳绩;开展师生趣味运动会、亲子活动等,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师生合唱团获校“一二·九”歌会金奖
唱响红色经典,颂扬百年辉煌——学院举办师生红歌会,共庆建党百年
学院党委与广西三江中学结对资助
学院党委以实事工程为抓手夯实发展基础,多维度汇聚发展动能。系统推进基础设施改造,解决配电、防水等专项工程的历史遗留问题。关心关爱教职工,新增专项体检项目,全院教职工为困难家庭捐资百万共渡难关。引导教师践行资助育人,与广西三江中学开展结对资助活动,迄今共资助55名学生,连续13年助力40位三江学子成功圆梦大学。成立校友会、校友理事会,打造“校友科技创新创业大会”“青年校友科技论坛”等校友品牌活动,师生校友踊跃捐资,聚沙成塔,助力学院发展。
学院党委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院而努力奋斗。
原文链接:【上海交大新闻网】太阳成集团tyc9728:守正创新担使命,凝心聚力创一流